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度的修习及其现实意义

    ,更精进地修诸伽行,以成就波罗密多。  3、利乐精进  谓勤化众生,咸修于道,指菩萨为了完成利他事业,使众生离苦得乐而精进无厌地广度众生。  (五)禅定波罗密  禅定,梵语禅那,译为静虑、谓念虑皆妄,安心理境,又名智生,谓依定生智也,禅定是由于心力集中而主生智慧的一种定力。禅定亦有三行,即安住静虑,引发静虑,办事情虑。  1、安住静虑  谓乱想不起,深入禅定。即是指远离昏沉、掉举等障道法,引得轻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747061.html
  • 中印禅宗史

    静虑”,即系念专注一境,正审思虑。除此以外,对于“禅”的译法还有一些,如思惟修习、弃恶(舍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)、功德丛林(以禅为因,能生智慧、神通、四无量等功德)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八云:“依何义故立静虑名?由此寂静能审虑故。审虑即是实了义。”又说:“诸等持内,唯此摄支,止观均行,最能审虑。”以《俱舍论》的说法,禅只是“诸等持”、“寂静”法的所属范畴。禅的现代定义 由于历史之变迁,禅之一词也很难用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752120.html
  • 准提佛母的家

    而至,而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。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浅深次第而分四地(即四禅天、四静虑处)。   初禅诸天总称为离生喜乐地,二禅诸天总称为定生喜乐地,三禅诸天总称为离喜妙乐地,四禅诸天总称为舍念清净地。 ...  已善伏除杂修静虑上中品障,意乐调柔,离诸热恼,故名无热;或令下生烦恼名热,此初离远,得无热名;或复热者,炽盛为义,谓上品修静虑及果,此犹未证,故名无热。   已得上品杂修静虑,果德易彰,故名...

    普光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5553144.html
  • 冯学成先生演讲:漫谈打坐与禅修

    ,让那些不好的、不干净的、不雅的、贪嗔痴的、伤害别人的话等等,都被过滤掉,搞好清洁卫生,这样别人和你打交道就会觉得很舒服了。这个本身就是一种思维修。  “禅“的意思,一是“静虑”,二是“思维修”,第三个是“定”。打坐就离不开这三条,如果离开了“静虑”,坐在这儿胡思乱想、妄念不断,那样的打坐就是在白费工夫了。首先要做到静虑,把思想里面精神内容的杂质过滤一番。第二个是“思维修”,平常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264548.html
  •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要义

    无所障碍;坚固菩提,勤行精进;成就善巧静虑解脱,及三摩地,三摩钵底;游戏神通,大智光明;自在无碍,文字巧妙;慈悲喜舍,犹若虚空;悉能摧伏异道邪论;降魔劳怨,勇猛不退;成就佛智微妙甚深,如来十力,四无所...演说诸种过患,显示涅盘无量功德。由於经常有大悲心与般若空慧的支持,他能不住生死不住涅盘,利乐有情穷未来际。   (八)静虑罗蜜多   佛说我们应该这样想:「佛道悬远无人能到。唯有一法饶益有情,所谓...

    刘奕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0843854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3)

    菩提。  (五)禅定度(禅波罗蜜)  禅,又作禅那,为禅定之义。禅波罗蜜,意译为禅定度,能对治散乱。禅,又为静虑之意,静指心体寂静,虑为正审思虑。众生妄想纷飞,有如脱缰野马,念念攀缘散乱,未尝暂息。故...使自己能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外,他还要通过修学禅定获得种种智慧、神通力来度化众生,以引导他们也走上解脱之道,这才称为禅定波罗蜜。  禅定可分为三种:  ①安住静虑:  禅定古印度文称为禅那,意思既是静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1.html
  • 释尊的禅修过程

    ,下附禅修问答)   【禅修问答】   1问:什么是禅修?   答:「禅修」这一术语,是由梵语「禅那」演变而来。「禅那」又译作静虑,是佛教训练内心专注的一门功夫,后来禅宗六祖惠能提升其内涵为:「...地论》说:   若有苾刍具净尸罗,住别解脱清净律仪,增上心学增上力故,得初静虑近分所摄胜三摩地以为依止;增上慧增上力故,得法住智及涅盘智。用此二智以为依止,……令心解脱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347805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深入,故须有思心所助其造作)。由此可知定不离境,亦不离思,故正定有静虑之名,自异於木石之无知矣。五心乱,作意在求能洽之正思,所治所遣,即是乱心。六住资粮,欲摄乱心住境,必藉他力资助,所谓修住资粮也,此以...乱,见前境分明,分别观其相,是作意散乱,异斯唯念心。於作意乱中,复有其乱相,於乘及静虑,初二应除遣。   作意所以令心住境,与之一致,若有相逢,即成散乱。故作意之用,要在对治散乱也。颂明五种散乱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加行之初禅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十二

    这是共法哦。现在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讲的更清楚一点,这一段,就是我们吃中饭以前讲到,你们那一本《瑜伽师地论》,二百七十吧,是不是,三百七十,三百七十(问别人页数)。现在他的翻译,三百七十这一页。静虑者,他翻成静虑就是禅定。谓四静虑,四个阶段。   一、初禅定,从离生“有寻有伺”静虑,就是离。古代的翻译,鸠摩罗什法师那个时候的翻译,离生喜乐。简单明了,清清楚楚。玄奘法师的...

    南怀瑾

    初禅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208106044.html
  • 漫长的精神历程

    总之就是断烦恼了生死的方法。九道的第一就是世间道,是色界诸天人所修习的方法,因其尚属有漏道,所以仍为世间道。这就是初静虑、第二静虑、第三静虑和第四静虑,也就是四层大定,分别与空无边天、识无边天、无所有...”。从色界、无色界天人到罗汉、菩萨乃至佛。如修四加行可得十七种色界天人果,修四静虑可得四种无色界天人果。修究竟道可得“声闻四果”——四种阿罗汉。再往上,广修功德,就可以从一地菩萨逐渐升至十地菩萨,得“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439357.html